來坪林聊聊

我想要從那條步道開始講起。

但要說起那條步道,就不能不提起那條夢幻的溪。樹蕨們沿著溪蜿蜒而起的寓所,一戶一戶此起彼落,高高低低錯落在魚蕨步道之間。

步道原始而平緩,呈現翠綠色的野溪清秀而彎長,沒有過多人工堆砌修繕的痕跡,步道緊鄰著溪畔,與其並肩而行。偶然陽光透過樹梢灑落,照進終年潮濕多霧的蕨類樂園,一百多種蕨類植物包圍著一點多公里的步道,旁側的金瓜寮溪聲夾帶著被遺忘的落寞,跟著旅人的腳步,將坪林翻湧的記憶堆積成如月牙的緩彎。

位於省道台九線北宜公路中繼點的坪林,過往是台北與宜蘭之間最繁華的休憩處,雪隧未通車之前,更是頂級茶行必爭之地。雪隧通車已經十六年,少了觀光客的坪林,曾在著名的旅遊景點上消聲匿跡了好一陣子,不過最近又大翻轉,以台北最美近郊之姿,重新躍上舞台。

因為交通便捷,平日不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我們乘車找尋,沿著金瓜寮溪有幾處民間已規劃完善的溪畔戲水區,春末初夏的正午,陽光炙熱,不論是幾個知己或是一群好友,都非常適合來此處野炊。在溪邊簡單的撐起一張天幕,將椅子置入溪中,赤著腳踩水也渾身透沁涼。

或是和同學或同事一起規劃週末早起的踏青,一群人各自準備一道菜,就在溪邊簡單快速的熱燙,簡簡單單地吃了起來。喜歡身心靈的友人還自己準備了一場輕鬆舒緩的站立瑜伽,透過閉上雙眼的靜心,傾聽溪水鳥鳴,讓所有的人都能回歸到原始的中立狀態,這就是我最最喜歡的時刻。

我認識坪林,是因為去年準備淡蘭古道全程的健行,才知道的。淡蘭古道南路又稱茶路,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步道,與坪林最著名的逮魚堀溪自行車道重疊,沿途一邊盡是層層梯田的美麗茶園,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彎腰摘茶的昔日風光,一邊則是異常清澈與柔軟的溪水,我們在初夏行走其中,不時下到溪邊舀起甘甜的溪水,昂首就飲。


上次與坪林茶家的小白不期而遇,年輕的他熱心邀請我進入他的家中觀看製茶流程,甚至帶我到茶園摘茶,讓我喜出望外。

原以為傳統嚴謹的茶文化,是有些保守與堅持的。若不懂喫茶或非茶人,絕不可能可以侵門踏戶地去拜訪專業製茶師。但接家業五年的二代小白則說,坪林的茶家非常歡迎觀光客直接進來聊茶、喝杯茶。因為坪林保有以家戶為單位製茶的特色,每一戶茶家的製茶手法與風味都略有不同,如同獨立小廠味道自然獨特,更需要人客走進來詢問品嚐。

茶青小白說,在大學時期非常喜歡衝浪,雖然有隱隱約約考慮未來回坪林接家業,但時間點訂在四十歲之後,還是想要到外面先闖一闖。卻在退伍後找工作前的這段時間,家裡的大長老阿公離開人世。小白沒忘記阿公臨走前,眼神依戀著家中製茶所在,凝視著牆上的獎狀與茶葉的模樣。

「是這樣我才想要返鄉製茶的。但那時候還年輕,以為回家做茶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當自己的老闆想衝浪就去衝浪,多好!常常被長輩說沒有茶農的樣子。結果根本沒有這回事,從每週去一次到現在的一年去一次,有時候也會陷入懷疑。到二〇一五年左右,坪林開始有年輕人留下來,同學們也回鄉製茶,有了年輕一輩的同儕讓我對茶更有熱情和信心,甚至還組成了坪林青年茶業發展協會。」

小白坦白的說,自己遇到的挑戰反而不是體力,而是知識的傳遞有語言的高牆隔閡。國台語之間的轉譯不易,也較難以文字記載,浩大的茶知識使他更競競業業,亦步亦趨地跟在是資深製茶師也是父親的身邊,就深怕一個疏忽遺漏了重要的細節。

「但能夠一家人一起做一件事,而且是喜歡的事,真的是一種幸福!」帶著我們幾個女生在自家的茶園探索時,真摯的小白突然感慨地說了這句話。我看著反戴棒球帽的他,輕輕撫過茶葉的背影,我想這一幕是大學愛衝浪的小白,從未想過的自己吧!

坪林不大,卻有許多景點可以探索,分好幾個週末前來都能玩出新意。除了臨溪的健行步道、腳踏車步道、茶園路徑之外,也有老少閒宜的散策行程。吃吃小食、喝杯甘甜的包種茶,還有入味的茶葉蛋、茶粿、冷泡茶可以當伴手禮,而若想要更深入了解坪林人的日常,就要前往城鎮的信仰中心。

理想中的坪林必然需要一條老街,一座廟需座落其中,成為重要的中心。「保坪宮」就是意味著「保佑坪林」,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坪林老街早期就是以保坪宮為中心逐漸發展造街。

老街有幾棟石板屋舊厝保存良好,早期街上造新屋,都是就地取材,直接在北勢溪中敲打石板用於築牆。最值得慶幸的是,坪林老街尚未發展為觀光取向的老街形態,與其他複製而無不同的觀光老街不一樣,是坪林人真正的生活所在。

街上並沒有過分的商業氣息,所有販賣的食物與器物都是生活在坪林的在地人日日會購入的材料,喜歡安靜日常生活的旅人,更應該放慢腳步,停駐在街上,看看家燕來回奔波築巢的可愛景象!

喫茶這個風雅文化,最近在年輕人裡開始流行,得空來到坪林,必然要品嚐一杯。淡綠略黃的包種茶湯,以春茶、冬茶兩季為主,而夏季則換製作東方美人茶、蜜香紅茶。

大街上的茶行只需要走進後,輕鬆地打聲招呼,茶家親切的款待談笑,不需要有品茶的壓力,就放鬆心情感受鼻嗅或是唇齒之間的香氣,還可以在茶席間聊聊過去與現在的坪林,幾杯茶的時間,就能深刻地與在地貼近。

發展百餘年的坪林山城,因為大台北市鎮的發展,不可避免的產生劇烈的變動,慶幸的是,坪林沒有讓這些美麗的消失在時間的洪流裡。以推廣茶山文化與生態環境為目標,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坪林茶業博物館推動的地域文化新品牌「茶山繚療」,因為生活在坪林,創造了屬於坪林人獨有的文化蘊涵,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旅人面前。

茶博館是地方創生與茶山文化之間的橋樑,更是重要的社會教育場域。茶文化中的五感缺一不可,眼觀耳聽,揉茶品茗皆屬其中。館內巧妙的萃取其核心精神,創造出一檔又一檔讓外界經驗的五感體驗展覽。

一踏入一樓就像是走入森林般的幽靜深遠,栩栩如生的標本與文物,動線設計得宜,像是把一座神秘的森林搬進博物館似的,使得觀展經驗如此自然而美好。

而為了讓來訪的旅客,不論各種喜好或年齡老少都可以快速進入展覽感受,茶博館也運用了大量的使用數位科技與互動裝置,用最有趣生動的方式傳遞茶的美好,宜靜宜動的非凡體驗,讓館中有不時有驚呼與笑聲。

安靜坐落在北勢溪畔的坪林茶業博物館,白色美麗的醒目地標,也在今年盛大舉辦了以「療癒」為主題的市集,結合心靈、食物、感官、講座等各種體驗分享,讓在繁忙工作中的旅人能在坪林慢下來,得到舒緩的身心安頓。

以坪林老街隔著親水公園對望的茶博館為中心點,輻射往外延伸,坪林規劃了三條療癒小旅行路線。不管是森林療癒路線、古道療癒路線、波光療癒路線,三條路線都適合台北半日往返,從台北搭乘客運即可前往。

而我則非常推薦可以與家人或是友人一起背著雙肩包,騎著腳踏車,一起遊蕩坪林。夏天的時候請記得先繞去老街買一壺冷泡茶、鹹甜各一的茶粿,往地圖上的茶園騎去。上坡的時候用力踩踏,盡情地流流汗,然後再順到往魚蕨古道去泡泡溪水,包準暑氣全消。

而若你是像我這樣的旅人,喜歡一個人的獨處時光,不妨像我一樣,屢次造訪坪林,開發處於自己的秘密基地,好好珍藏,誰也不說,就讓自己和坪林,擁有一個只屬於你們之間的小秘密:)

好家在台灣

說起山林療癒,在我們走過很多地方,常常都是要歷經一段路旅程,有時是過了一個山頭,有時是過了個隧道,又或許要身體力行翻山越嶺,才能感受到映入眼簾裡的療癒感。這次帶著山女孩Kit一起走訪我們喜歡的坪林,拜訪很多在地朋友,山林、溪邊、老街,騎著單車,一段一段的感受,即便我們分享了許多,不如趁著夏日來臨時,找著機會親自感受一下,隨時安放自己。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436611098227809&extid=NS-UNK-UNK-UNK-IOS_GK0T-GK1C&ref=sharing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