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喜歡高山的大好展望、日出雲瀑、圈谷斷崖,不過我最喜歡的部份,永遠都是森林。
森林的魅力來自於生命力,不管是植物、動物、昆蟲,或是溪水、沼澤與瀑布,森林永遠豐碩富足。
而森林裡最具代表性的動物,莫過於鹿了。有兩個作者先後生活在森林,愛上鹿,寫成美麗而偉大的著作。
法國作家喬佛・德洛姆的《鹿人・手札》,詳盡記錄他七年來生活在森林的見聞。他與野鹿小威成為莫逆之交,並且與其家族生活在古老的森林。
黑莓樹叢、常春藤、覆盆子、山楂、蒲公英開綻蔓延於田野與林間小徑中,作者也學習如野鹿般,以近乎採集的方式覓食。
森林四季的嚴峻讓他也發展了獨特的生存方式,改變日夜的作息,在白天盡量短睡,夜晚則與鹿群尋找新生的嫩葉、嫩芽與各種果實。
作者用「被馴服」來解釋他與鹿之間的關係,因為人類的世界裡,「擁有」使我們變成物質的奴隸。此書使我們去理解,人類沒有擁有的權力,在馴服與被馴服的之間,萬物平等的意義。
另外一本《鹿苑長春》,則是1939年普立茲小說得獎作品。美國作家瑪喬莉・金南・勞林斯以詩的文脈,細細勾勒樹島上的巴克斯特一家三口,生活在森林裡的某一年。
小男孩裘弟與鹿寶寶小旗,共同經歷洪水與好友病逝,森林的溫柔與殘酷一刀兩刃。在長達488頁的大書中,我們一起獵熊、追捕狼群,我們也能在涼爽晴朗的三月,看著金鉤吻花覆滿柵欄,午後輕柔的悸動,暖烘烘的陽光。
這本超過80年的經典小說曾翻拍成電影,也被張愛玲深深喜愛。對我來說,這本小說讓我更深深感到山的寬容與拒絕,森林的接納與背叛。
那就像是生命的正面與陰影,美好時刻隨時都有可能,伴隨著現實狠狠的一拳,招惹我們的,同時也能餽贈我們。
非常推薦兩本一起服用,可以先欣賞《鹿人・手札》如紀錄片般詳盡的優美運鏡,接著再前往《鹿苑長春》的南方森林住上一組完整的四季。
我想你應該會跟我一樣,在最後兩頁,閉上雙眼,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