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吧,去學西藏文。」
因為這句話,亞歷珊卓·大衛-尼爾開啟了數十年的探索與研究,成為第一位進入拉薩的西方女性,並且以如母語般的西藏文在神秘的城內,巧妙地生活了兩個月。
在西藏生活的數十年,她貼身觀察不同階層的人,這次甚而以乞婆的樣貌,騙過所有的西藏人,路途中睡在牛棚、磨坊、雪地裡,每天以些許的糌粑與酥油茶果腹,躲避強盜與野獸,與貧民階級一起往聖城前進。
這本自傳《拉薩之旅》,以冒險、奇遇、風土民情元素構成。時間線型往前時,終點漸漸接近,但我看到最後,卻有一種故事未完、未曾抵達的疏離感,心裡淡淡。就像我看完《項塔蘭》的感覺一樣。
所有陌生的文化都是一種召喚,未曾體驗的生存與掙扎,儘管透過鉅細靡離的描寫,能想像卻不得相見。那是一道密咒,有人得以喚雪,有人只能折疊夾進書中。
書寫是一種引領我們到未知的方式,透過他人眼中的風景,我們會更嚮往更渴望。如同讀完《我曾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就立刻前往尼泊爾,看完《拉薩之旅》的惆悵,可能是西藏,是我研究許久,卻未曾發生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