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大家問候我,先提到腳傷還好嗎,然後再問問寫作的進度。真不好意思,我老是歉然地表情說:「有有有,慢慢前進中。」
每天固定復健,每天也固定寫字。看了很多很多書,也為很棒的書寫序,透過梳理別人的故事,去理解自己的故事。
《侯鳥的女兒》主角是鳥類學家法蘭妮,她一生的課題與原生家庭有關,與離開有關,與遺棄有關。她秉持一個信念而活:她終究會離開所愛的人身邊。
移動刻在基因裡,她無力阻擋。
我剛開始爬山,也是因為要找尋生命裡遺落的東西,無法解釋也難以言喻。是母親?是愛?是家?還是我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出走,我才明白那些往外的探索,其實最終都是要與自己相遇,而法蘭妮也是一樣。
無家可歸是因為居無定所,還是愛的人離去?而家,是指自幼長成的地方,還是安身立命的所在?她在大海裡追隨著瀕臨絕種的北極燕鷗,答案也漸漸浮現。
在這日漸崩塌的世界,這部小說於陰暗洶湧的灰色海面上,從厚厚的雲層中灑下幾縷希望的聖光。它教導我們要以愛學會愛,要鼓起勇氣,航行到比過去更遠的地方。
有讀者告訴我,IG 貼文不用寫太多字,「因為大家只滑照片,已經沒有人閱讀了。」
但故事仍然要被傳頌,要被傾聽,而這一切需要的不只有耐心,我還需要明白我為何找尋。
就算是傷勢100天還沒有好、以後再也無法上山,就算是坑坑巴巴的文章,但我也不會放棄心裡的候鳥,我想一直飛一直飛,
直到見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