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MON前徑無畏的魅力

我的第一雙SALOMON是X ULTRA 3 GTX®,那為了美國約翰・繆爾步道,第一次七天六夜的百公里健行而買的。二〇一八年夏天,想到美國去嘗試看看幾年來輕量化的練習,也很想試試看自己是否有能耐能走超過五天的縱走行程,便安排了上班族珍貴的特休,買了飛機票前往舊金山。去程沒有能寄放多餘行李的地方,大背包裡的所有衣物要從台北一路穿到優勝美地。

當年在台灣穿越野跑鞋爬山這件事情,尚未成為風潮,絕大多數的山友都還是穿著長統雨全皮的登山靴從事重裝縱走的活動,如果長達七天六夜的百公里以上的徒步,穿著低筒的越野跑鞋,在台灣並不常見。

而我這次的初體驗,真的令人驚艷!體積輕又防水,真的需要溯溪的時候,就算是整雙都濕了,隔天也會馬上就乾。方便穿脫的鞋帶設計,很適合需要隨地而做的JMT步道,在這次完美的體驗之後,我就深深愛上SALOMON,也開啟我的收集癖XD

一開始有提到,這次的旅程一下飛機就要準備啟程,所有的行李就是身上的大背包,鞋子也只有一雙。那時候在舊金山採買東西時,真的十分慶幸我是穿著X ULTRA 3 GTX®低筒登山鞋,而非笨重的登山靴。而SALOMON鞋面的熱帖技術,使得外型流暢時尚,更具有時尚感。

第一雙X ULTRA 3 GTX®選的是淺褐色,就算是搭配短褲或是牛仔短裙也不違和,穿著它進餐廳和百貨公司也不會迎來側目,不然在夏天,穿著笨重的黑色登山靴也太難融入街景了。

因為在美國那次的完美體驗,回來台灣後,就很想試試看中筒的表現,也想挑戰看看亮色性的鞋子的適搭性。中筒的在腳踝的包覆程度適中,但我自己覺得在行走上並沒有什麼多大的差異,而因為我實在太喜歡低筒的鞋帶設計,所以如果再購,應該還是會選擇低筒。

第二雙選擇的是寶藍色。亮色系的鞋子在山林裡拍照非常搶眼,如果你的全身的穿搭是屬於較低調的深色系,很建議在鞋子的部分有一個吸睛的焦點。

不得不說,SALOMON登山鞋就連郊山的溼滑小徑也能駕馭,CONTAGRIP®的大底抓地力的表現不俗,下坡時最重要的足跟也做了的大齒紋的設計。但不論穿哪一雙鞋,要是遇到要命的青苔,都還是要小心避開。

很多人會覺得鞋楦的地方有點過窄,我自己是因為腳板瘦又沒有肉,穿一般楦頭的我完全沒有這樣的困擾。如果腳板屬於比較多肉或比較寬的,SALOMON的款式有寬楦的選擇,建議帶著習慣的襪子,到實體門市試穿。


挑選登山鞋的顏色,我反而和大多數人的傾向不同。在山上喜歡淺色的鞋子,是因為我自己比較容易沾染到的,大多是塵土的顏色,而白白灰灰的在黑色的(或是深色)的鞋子上更是明顯。比喻來說,就像是黑色的衣服上,佈滿了棉絮或是頭皮屑一樣,反而一點點也容不下髒。

以上這幾張照片是大雨的時候去奇萊主北峰,若改成是黑鞋的話,肯定更慘烈!

二〇二〇年的第三雙,我挑選淺紫與深紫色混合搭配的X ULTRA 3 GTX®,通常我會搭配淺色的襪子,使得下半身有均衡的比例,由下往上延伸,會有細腿的效果(畢竟腳踝應該是下半身最細的地方了!)。

習慣穿壓縮褲或是黑色內搭褲的女生,也很推薦可以使用這樣的搭配效果,而不是下半身都穿黑色。如果下半身都穿黑色,隱藏在岩石或泥塊間,反而會把注意力放在上半身,而產生頭重腳輕的效果,反而無法彰顯比例。

在台灣除了百岳之外,二〇二一年的第四雙灰紫色的X ULTRA 3 GTX®,我也使用在千里步道的淡蘭百年山徑上,旅伴也是穿SALOMON中筒桃紅色款。

這是初夏的行程,全線總海拔500公尺以下,搭配夏日特有的午後雷陣雨,悶熱而潮濕,幾乎站著就全身濕透。長時間的徒步,腳底發汗很正常,但這次的淡蘭古道中路,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一直以來都在乾爽冷冽的氣候上百岳,穿著厚羊毛襪搭配登山鞋是標準配備,一降到了海拔200公尺,才發現身上的裝備不這麼適用。若是夏天低海拔的長途健行,我會換薄的襪子,並且多帶兩雙(千萬不要只是兩雙更替,因為太濕了完全不會乾)。但因為鞋子通常都是以厚襪子的預留的尺寸而購買,我會增加鞋墊的厚度,來避免腳掌在鞋子中移位。

SALOMON的女款登山鞋特別採用不對稱足弓支撐設計,符合女性骨骼結構。女生天生生理結構,骨盆就比男生更寬大,使得在穩定支撐上更需要防止足弓塌陷的可能,好的支撐設計,可以避免腰痠背部疼痛。

規劃行程的時候,我會確認路上是否需要多次渡溪,如果會的話,那就會選擇SALOMON 的低筒登山鞋。對我來說,具備登山鞋的穩定避震之外,而輕量、透氣、易乾的特性就不是每一雙登山鞋都可以擁有的。於是當要溯丹大溪前往中央山脈的心臟時,也是毫無懸念的套上它出發。


這次三天三夜百公里的往返七彩湖,我們一行四個人都不約而同的穿上SALOMON,來剛好都是不一樣的顏色。低筒的X ULTRA 3 GTX®搭配腳踝長度的登山褲和鮮豔的登山襪,有一種俐落時尚的感覺。

總體而言,這四雙SALOMON的體驗讓我年復一年都會持續回購,顏色上也有各種搭配與選擇。由此已經可見在綜合地形上經過了許多嚴格的考驗,而在機能上面也不斷的提升,不管是包覆感、足弓的改良,再再都可以感受到每一次小改款時的進步。

而二〇二一年的X ULTRA 4 GTX®大改款,著實讓我驚豔!過去SALOMON的明星商品X ULTRA系列一直以來銷售亮眼,產品也到了接近滿分的程度,而外型與系列感都與過去迥異的X ULTRA 4,在收到鞋子之前內心充滿了期待,也非常好奇SALOMON如何更超越自己。

拿到X ULTRA 4 GTX®立刻進行雪山西稜的縱走,這次五天的縱走,經歷冰雹、雪地和崩壁等破碎地形,但X ULTRA 4 GTX®仍有很傑出的表現。完全不同的視覺設計,不管是搭配短裙、短褲或是長褲,都十分吸睛,這應該要歸功於X ULTRA 4 GTX®外型更顯得簡約、平滑的流線造型,加上這一代的配色簡直是歷年來最強,不論是淺沙色、白色,都是在山上拍攝起來,視覺相當突出又少見的色彩。


X ULTRA 4 GTX®身外側有一塊包覆整個腳背的橡膠ACTIVE SUPPORT,是增加足部中段穩定度的設計,而就因為這塊設計,使得整體的外型更具設計感,有別於上一代X ULTRA 3 GTX®越野跑鞋的外型,也與市面上的登山鞋大相徑庭,也可以稱得上是X ULTRA的系列里程碑。

我自己非常喜歡女生中筒腳後跟,較以前增加更加柔軟的襯墊,使得陡上爬坡時,經常會磨損腳跟的狀況得到完全的改善之外,在視覺設計上,襯墊還特別使用不一樣的跳色,讓整體的色彩搭配的細節完整呈現,一點也不虎頭蛇尾。

機能的部分無須多贅述,在ACTIVE SUPPORT那塊包覆的橫條尾端,在連結中底的地方,有一塊搭配強化橫向支撐的ADV-C設計,則是我最喜歡的改款部分,是可以幫助容易有意外的踝關節額外的支撐。因為女生的腿部肌肉沒有像男生這麼強壯,在這裡的設計上,我覺得是機能上最有感的進化,就像在鞋身中段處綁上安全帶,使人特別安心。

但最令人興奮的,還是X ULTRA 4 GTX®有與城市山下串連的適搭性。外型跳脫陽剛的運動競技感,顯得更時尚簡約。就連在城市裡搭配一般的短褲T恤也完全不違和,非常適合近幾年大流行的戶外運動風,女生穿著中筒還有意想不到的帥氣感。

而在山裡,X ULTRA 4 GTX®有幾款配色,真的非常適合與淺色的穿搭做呼應,很適合夏日登山或是雪季穿搭,這也是SALOMON有別於其他品牌的創意設計!

白色、灰白色、淺沙色這種在登山穿搭中少見的鞋款色彩,雖然很多人還是會擔心淺色的鞋子會髒,不過我還是老話一句,髒一定會髒,回家好好刷洗清潔,也可以讓你的鞋留下一些豐碩的「戰績」,所以真的別太糾結!淺色或是灰白色的裝備也許比較容易留下痕跡,但穿起來就是比常見的黑色棕色更帥氣又顯眼,有時候山上的裝備,「帥度」更重要!

在各種郊山戶外的場合中,也非常適合穿著X ULTRA 4 GTX®,三百多公克的重量,如果你想要在一整面全皮革登山鞋牆中,找一雙外觀特別、重量輕盈的新體驗,那這雙真的再適合不過了。

因為鞋底穿起來完全不需要適應,而且在各種地形都合適,我其實不是只有去百岳或是郊山才會挑它出場,甚至連騎腳踏車,簡單搭上短褲,比起運動跑鞋稍硬的鞋底,輕鬆地踩踏,我自己都覺得超級合適呢!

有幾次去台東長居,在有山有海的地方,不知道何時會想要往山上跑或是海邊衝,也是一雙SALOMON就搞定,不需要另外放雙鞋子在包包裡,本來就輕量而防水適合混合型路況,面對棧板、土路、礫石、柏油水泥、泥巴路、偶爾過困難地形等皆能應付,這樣的試搭性真的不是哪一雙登山鞋可以比擬的!

數到這裡,已經不知道是第幾雙的X ULTRA 系列,無法停止的回購慾,除了想要包色之外,也是因為有難以取代的機能性。像今年二月我腳踝扭傷之後,外出幾乎都要穿護踝,而新改良的Quicklace™鞋帶,調整鬆緊更順暢,讓我在穿著護踝時的穿脫變得更方便,無須長時間忍著疼痛蹲下,也省去一直綁鞋帶調整鬆緊的麻煩。


我最喜歡也經常上腳的SALOMON,都是有漂亮撞色的X ULTRA 4 GTX®,而今年夏天新出的終極的灰白色,也實踐了我一直奉行的山上淺色穿搭,低筒是合金灰,高筒則是礦石灰。登山鞋這個裝備,不只能討論機能、抓地力與防水與否,更重要的是在各種場合中是否能穿搭出最大效益,而不是只能山上穿。

早已跳脫傳統笨重的外型,與崇尚簡約設計的X ULTRA 4 GTX®,讓人忍不住期待未來是否有更讓人驚艷的配色呢——讓我先準備好預算,再次快樂的健康進坑吧!

七年來七雙SALOMON的體驗,以千里的旅途與時間,考驗X ULTRA系列扎實而穩健的實測,若你也想要了解更多X ULTRA 4 或SALOMON,以下的連結會有更清楚的機能介紹,很期待未來和我一起邁向第一個十年體驗!

SALOMON FB
SALOMON IG
SALOMON ISPO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