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走的只有主峰→北稜角→凱蘭特崑山→鞍部岔路→溪源
離開了雪山主峰往北稜角方向前進,這裡要注意避免不小心往右下切,因為右邊有一條明顯的路跡看起來比較好走,但最後還是要上切就有點白費力氣了。雖然走在稜線上左邊的落差會讓懼高症的人有點心驚膽跳,不過稜線上的風景真的很美,總是不停地回頭主峰,可以看到密密麻麻人群,鮮豔小點隨著離北稜角越來越近而隱沒,告別主峰和一號圈谷,全速前進!!!
→照片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下凹處的右方有明顯的路跡,下切的最後還要爬上來很浪費力氣,盡量走在稜線上
→黃捨背後一點一點往主峰的小點都是從雪北或是完成聖稜線準備下山的山友
→在北稜角下的風非常強勁,注意保暖

→記得要保持安全距離喔,事先先把登山杖收起來,這裡四肢並用速度更快

→注意腳下踩點的同時,也要隨時往上確認是否離隊友太近,特別注意隨時落下的小石塊
→宋偉豪先生走回去到懸壁處,風其實超強的、我好害怕如果我去會被吹走
之前在鳶嘴山也發現很多女孩太擔心自己的力量或是害怕踩點不穩,都想要用繩子直接垂降或是把重心都放在繩子上,反而東倒西歪產生更多的危險。
→比較大的落差大概就是這裡,怕高的山女孩可以一手用繩子輔助慢慢找踩點
→抵達三角點前一段輕鬆的稜線
→台灣第三高峰北稜角3880m
→隨便拍都漂亮
稜線上日曬嚴重,怕黑的山女孩也可以將脖圍圍在臉上防曬喔。我自己是六點以後、整點就會補一次防曬直到回到山屋。太陽下山後就會用簡易的卸妝紙巾先卸一次、再用濕紙巾全臉拭擦一次。
→回望北稜角
→明顯的雪山二號圈谷
→有時候有看起來驚險的路段,只要專心底下的路段、小心慢行,雖然一邊是萬丈懸崖但走來也不至於心驚膽跳
→凱蘭特崑山三角點3737M
針對凱蘭特崑山的正確位置眾所紛紜,點連結至雪霸國家公園交流園地,一直到現在大家仍在討論三角點不銹鋼登頂碑的高度以及是否真的為凱蘭特崑山,不過這已經是更專業的討論與分派。我們幾個人在小小的腹地中簡單用了午餐,因為夏日豔陽當頭,就迅速地拍完照後繼續往前行。
→YO這次沒有實現每次登頂都要小睡一會兒的小確幸,可惜這次還特定穿了Helly Hanson的SLEEP排汗衫,只好下次再如願
→終於看到聽者喪膽的碎石坡了,這個坡度比起翠池更長更陡更大片,石頭也較為大顆
→有懼高症的YO看到這樣的斜度還沒有開始走就哇哇叫,要回家的路怎麼這麼難

→YO果然跌倒了,太緊張抓著繩子,所以手掌和膝蓋都磨傷了,正在哭哭

→兩個男人自責的表情,覺得沒有照顧好磨人精YO,只好乾笑安慰

→YO一臉驚猶未定、差點磨破了最喜歡的山と道長褲

→走完這段,接下來就是比較簡單的碎石坡

→可以看到其實石頭蠻大的,走的時候要千萬小心一步一步慢慢踩

→跌倒的瞬間,我哈哈大笑

→這個斜度看起來真的很厲害喔
→因為擔心錯過黑森林入口,所以眼巴巴地緊靠著右邊走
→2.3K處的指示牌,代表再100公尺就可以看到入口了喔
→貼心的山友明顯的疊石,也有鮮黃色的布條可供辨認,天氣好的話是一定不會錯過的
明顯的路徑通往黑森林水源地,這就是黑森林水管路,看到2.2K的里程碑再往前邁進,就可以看到左邊第一顆樹上的反光條,沿著反光條走回369只需要一個小時出頭即可。

黑森林小休的時候幫自己的裝備留個紀念。這次YO全程使用Lowe Alpine 50周年碳纖維紀念登山杖,這是買Lowe Alpine任一包款加價990就可以換購的碳纖維登山杖,因為只有換購了一隻,就先給習慣單帳的YO開箱使用。
→根本是完美搭配
→黑森林魔咒回程只有小小發威,YO走著走著又下切到不明路跡,幸虧發現的早、早早喚她回頭
早知道黑森林這一路上都會有豐美充沛的水源,大家都紛紛拿出自己的水壺裝水,準備回去煮咖啡。我這次剛好帶著KATADYN Befree,這是我出國都會攜帶的個人隨身濾水器,不論是在法國、倫敦、東京、台北,我都很少買礦泉水,直接裝水龍頭的水就可以喝,可以省下不少買水的費用,更重要的是也是一個更環保的行為。如果攜帶一般的水壺,除非到處都有飲水機,不然600cc是無法支撐一天的用水量,到時候還是要買飲用水,增加了費用也增加了重量。
→岩壁的小水流
→先裝一罐來解渴
→再走幾分鐘通過幾處倒木,就可以抵達水源地
KATADYN Befree它可以有效隔絕細菌、微生物,剛得到2017年的ISPO戶外用品展大獎和Backpacker editor choice大獎,整體的結構只有三大部分:0.6L水帶、濾芯、瓶蓋,濾芯與瓶蓋是可以更換的。這個濾芯可以過濾99.9999%有害物質,濾芯的壽命是1000L,換算起來大概可以裝滿過濾1600次,如果原水的品質更好的話,過濾的次數可以更多。
圖片連結
軟式水袋的收納方便,整體重量只有58克,攜帶上完全沒有任何負擔。使用上我覺得流速很快,不需要太用力的擠壓,但如果原水中如果有特殊的味道是無法還原成無味道的水喔!我覺得我使用上主要是用KATADYN Befree來過濾細菌,如果狀況非常不好的原水(水溝水、受汙染的雨水槽…等等),我想就算過濾了那味道也令人不敢恭維吧!
喝完水之後的軟袋可以整個捲起收納,如果像一般水壺一樣頭向上的塞在包包外面的話,很有可能因為頭重腳輕就不小心掉在路上了(個人慘痛經驗…)。
裝了水以後繼續出發,越過了七家灣溪源頭的小溪走差不多3分鐘,約莫1.5公里處就可以看到一個大型的白鐵蓄水桶,之後因為天氣不好大家默默趕路,休息的時候這兩隻還分別打了盹。
→一路上倒木連連,黃捨每一次開口第一句一定是:靠,這有完沒完
→此時離起床已經12個小時,但大家仍精神奕奕,希望能在六點前下山
順利抵達三六九,休息了一個半小時,商業團的山友陸陸續續抵達,整個山屋鬧哄哄的擠滿了上百人。我們感覺上兩點多了雨還沒有下下來,就決定立即下山,想不到這就是一個超硬的決定…
→結果出發不到30分鐘雨就豆大的下了下來,瘋狂的午後雷陣雨夾帶著累積未下的威力,一小時內就把我們全身淋濕
→此時天真地覺得應該等等雨就會停,還開心的說下雨天就是測試裝備的好時機
後來就是一連串的鳥事,我們連續淋了四個小時的雨,男生因為忘記帶雨褲所以下半身和鞋襪全濕,提醒大家以後真的要好好盤點自己的裝備在上山~然後山路濕滑我們的速度更慢,抵達七卡山莊的時候已經是六點鐘了。七卡也滿人,都是隔天要登頂東峰看日出的小朋友與商業團,吃得極好大家都超有活力的擠滿廚房。這時候我們已經連續行走15個小時,全身又濕又冷又餓,只希望有個空位煮壺熱水。
終於大家都喝到了熱水、休息半小時差不多七點時,我們就以小跑步的速度一路奔回登山口,結果上車後黃捨才想起應該要趕快先去加油,開始搜尋最近的加油站,全部都是八點就關閉!難道我們就要睡在登山口了嗎…
所以一定要提醒大家,確認交通車子的狀況不要仰賴司機一個人,這是夥伴們共同的責任,出發前一定要把油加滿、確認食物都有備齊、頭燈雨衣等重要的裝備一定要攜帶,這次是非常安全的下了山,誰知道下次能不能還這麼幸運呢,連合歡山東峰都會有警員失蹤了,如果自己是屬於神經大條粗心、容易忘東忘西,就有一張check list協助自己確認並清點物品,也可以透過每次出發前的裝備照片,讓家人朋友掌握裝備的清單與衣物的顏色,也都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每一次上山我都有習慣拍一張裝備照,準備時就會順手清點裝備、也順便確認一下裝備的狀況